剑眉枉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天堂xsgod.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做人不能太高调
当领导的必备素质之一是团结人,会用人。
为体现一荣俱荣休戚相关的团结精神,做了汉中王、大司马的刘备,自然要对手下的文臣武将大加封赏。
其中最为光辉夺目的是六个人。两个文臣,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四员猛将,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许靖同志虽然加盟刘备集团的时候极不光彩,但在担任刘备政府秘书长(左将军长史)的时期,许老先生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不顾年过七十高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仍然为刘备政府的人才评价工作发光发热。
作为一个出色的CEO,员工的工作情况,从来都逃不出刘备的眼睛。看着许老先生工作这么卖力,刘备老板终于一笑泯成见,对他刮目相看,给予汉中王太傅的高级官职,位列文官之首。
法正则因为攻取汉中的精彩建议,以身挡箭的耿耿忠心,定军山之战的超群谋略,更加受到刘备的信任和器重。尚书令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参与机要,掌管并处理领导的奏章文书,可见法正此时的受信任程度。
至于前、后、左、右四位四星上将的人选,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着实费了一番思量。
诸葛亮指出,黄忠以军功升迁,名望远远比不上关羽和马超。如果他们四人一起升为四星上将,那么马超和张飞都上过汉中前线,亲眼看到了黄忠的功勋有多大,不会有什么话说,但关羽就不一样了,既没见黄忠的大功,又一向心高气傲为人高调,恐怕会心里不爽。
诸葛亮的这番话,虽然说得有理有据,却不排除有为赵云争取四星上将名额的用意。以刘备手下武将的资历和名望来看,黄忠的名额如果空缺下来,递补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赵云。
但诸葛亮的建议被刘备否决了。换句话说,刘备不同意赵云出任后将军。
这里有一个疑问,刘备为什么不提拔赵云。
赵云追随刘备的时间不可以说不早,二十年纵横南北建立的功勋不可以说不多,以至于近年来的影视作品当中,赵云的风头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甚至盖过了关羽,成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名将。
赵云的武勇、忠义、谋略,当领导的刘备不可能不清楚,但为什么在夺取益州之后给了赵云一个翊军将军的官职,此后长达九年一直没有提拔呢?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就拿这件事作为证据,认为赵云在刘备后期其实不受重用。这个论调很容易推翻,最有力的证据在于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古今刀剑录》。书中记载刘备在称帝后的第一年铸造了八柄宝剑,一把自己佩戴,三把给了三个儿子刘禅、刘理、刘永,其余四把分别赐给了诸葛亮、关羽(此时关羽已死,应当是赐给了关羽之子关兴)、张飞和赵云。可见,赵云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四位心腹大臣之一,在刘备心中的位置远在马超、黄忠等人之前。
既然赵云如此受刘备器重,那为什么偏偏得不到提拔呢?
我的看法是,刘备不提拔赵云,与唐太宗临终前把名将李勣(即徐世勣,传说中的徐茂公)贬到偏远地区的用意明显是一致的——让自己的接班人对大将有恩,大将就会对接班人更加忠诚。
所不同的只是李勣被贬的原因明确载于史书,而赵云不被提拔的原因却是个历史空白。所幸历史不只是白纸黑字,即便史书上有许多空白,我们还可以从字缝里读出一点东西。
刘备不提拔赵云,其实是一种帝王权术。
后来刘禅即位,立即加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很可能就是遵循刘备生前的安排。如此一来,刘禅对赵云的救命之恩算是有所报答(老板不能一直欠着员工的人情),而赵云受到封赏就会对刘禅更加忠诚。
这个推测,还有一样东西可以作为佐证——年龄。
虽然赵云和黄忠的确切出生年月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赵云的年龄要远远小于黄忠,而且小于刘备。所以刘备将赵云看作可以辅佐儿子的大将是非常靠谱的。
事实上,赵云确实是蜀汉五虎大将中,在后刘备时代还活着的唯一一人,坚强地活到了最后,辅佐了刘禅整整六年。
当然,诸葛亮的建议虽然被刘备否决了,但他的顾虑绝不是多余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