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尚,风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天堂xsgod.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蒲松龄:写人写鬼的短篇小说巨匠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川县(今山东淄博)人,清代杰出小说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蒲松龄自幼聪慧好学,十九岁参加科举考试,县、府、道三考皆第一,名闻乡里,他热衷功名,但后来却科场不利,直到七十一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曾给宝应县知县孙蕙做了数年幕宾,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官宦人家做塾师,前后将近四十年。他将自己的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倾注于笔端,集成《聊斋》一书。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十三卷,四百余篇;诗集六卷,一千余首;词一卷,一百余阕;戏本三出(《考词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十四种(《墙头记》、《姑娘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计近二百万言。
《聊斋志异》取材广泛,想像非富,虽然情节曲折多变,但它叙次周密、构思奇妙,且意境瑰丽,“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艺术风格独特。
《聊斋志异》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十分成功。它谈鬼说狐,写仙描神,百幻并作,无奇不有,展示出一个个神奇莫测的迷人境界。这些想象,大大增强了故事情节的感染力。
《聊斋志异》的语言很有特色。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古代的文学语言,同时又大量提炼和融会进了当时的方言俗语,从而形成了一种既典雅俏丽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叙事状物,都绘声绘色,多彩多姿。显出深厚的文化功底。人物语言雅中有俗,俗中见雅,雅俗结合,更生动活脱,谐谑有趣。只是古语过多,增加了读者的困难。至于书中短篇,文字虽不似长篇出色,然叙事简洁明快、下笔文雅、清新,使读者百看不厌。
《聊斋志异》约包括500篇小说。它的故事来源也非常广泛,或出自作者的亲身见闻和离奇的想象,或借鉴于过去的题材,或采启民间传说,或为作者自己的虚构。有些故事,虽有模拟的痕迹,但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生活经验,推陈出新,使这些故事的内容更加丰满。
《聊斋志异》一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作品。政治腐败、官贪吏虐、豪强横行、生灵涂炭,都在《聊斋志异》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来自贪官污吏。
《聊斋志异》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伍秋月》)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蒲松龄才华过人却名落孙山,他对科场的黑暗、试官的昏聩、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写起来能切中要害,力透纸背。通过一些梦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士子。与这些醉心于科举的士子相对照,书中还写了一些不肯“易面目图荣显”的人物。如《贾奉雉》中“才名冠一时”的贾奉雉,屡试不中,终于“遁迹山丘”,弃家出走。还有《三生》中的兴于唐、《素秋》中的俞慎和俞士忱等,他们都有真才实学,却“困于名场”,“怀才不遇”。作者给予他们极大的同情。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寒门贵女》【文明小说】《古代农家养娃种田日常》《穿越万界:神功自动满级》《洛杉矶之狼》《从长生苟到飞升》《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又逢君》《玄鉴仙族》《人在华娱,职业奖励是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