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柴绍没有多问什么,但脸上的笑容却没有断过。
长子柴哲威可以继承自己打拼下来的基业,所以无须太过聪慧,能中规中矩的保住家业就够了,太过聪慧反而不美。
柴令武作为次子,在继承上吃了先天上的大亏,想要成为人中龙凤,一切都需要他自己打拼,如此也必须要且有过人之能。之前他为这个儿子操碎了心。
可是大病一场之后,仿佛长大了一般,他不再游手好闲,每日勤学武艺、攻读典籍,勤奋的程度令人动容、令人发指。
现在还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显然是已经初露头角。
柴绍虽虽然只有两个儿子,但一个守家,一个创业,正好互补不足。
二子未来都不足虑,使得柴绍大有此生足矣、此生无憾之念。
“父亲,我们家里有没有竹木工匠、作坊之类的!”柴令武惦记着折扇一事,便开口询问道。
据他所知,一把折扇从取料到成扇,少则四十余道,多则七十余道,耗时经年,方可成就一把材质稳定、结构精巧,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怀袖雅物。
不过现在时间严重不足,且他又是第一个制作折扇的人,所以无须那么多讲究,但毕竟是送给长孙皇后的生日礼物,所以煮、烤、削、锯、磨、雕、画、书等工序必不可少。
“自然是有的!奏章需要工匠制作,家里备有竹木工匠。”柴绍知道柴令武患了‘失魂症’,便介绍道:“至于作坊方面,我们家有十五个造纸坊、两个印刷坊,在东西二市各有一个贩卖书籍、一个贩卖纸张的店铺!”
柴令武:“……”
柴家现在还开店做生意?
唐朝律法不是规定:官员与亲属不得从事商业活动么?
他不知道的是,大唐现在执行的《武德律》。
而《武德律》是战乱年代的产物,并没有严禁官员从商,毕竟,李渊当时的臣子绝大多数出自名门,如果李渊收缴了他们的产业,那些臣子恐怕立马就拿李渊的人头去投奔另一个主子。
而官员不得从商的规定是出自《贞观律》,该律颁布于贞观十一年,现在还早着呢。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