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专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小说天堂xsgod.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海当时宣传社会主义影响较大的三股力量:一是陈独秀领导的新青年社;二是国民党创办的星期评论社、觉悟社。星期评论社出版《星期评论》周刊,编辑是戴季陶、沈玄序和李汉俊,撰稿人有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觉悟社出版《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主编是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左派邵力子等;三是研究系张东荪等人组织的共学社,出版《时事新报》。
三股力量在宣传社会主义方面建立了联系,陈独秀的住所变得热闹起来。这天,一辆黄包车停在陈独秀家楼下,车还没停稳,就一跃而下一个中年人,面容削瘦,架着一副眼镜,一件破旧的棉大衣把全身裹个结实,此人就是《星期评论》的编辑李汉俊。他12岁东渡日本留学,精通日语,而且英语、法语、德语也讲得很好。他在日本拜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授河上肇为师,转向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精通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与陈独秀自然是志同道合。他一步并两步跨上楼梯,陈独秀正在为《新青年》撰稿,一听这脚步声,就知道是找他的。连忙打开门,与像火车头一样闯上来的李汉俊差点撞上,陈独秀笑着说:“汉俊是你呀!快进来吧。”李汉俊一进屋就压低声音,兴奋地说:“独秀,你还不知道张闻天的事情吧?”陈独秀把一杯水放到李汉俊面前,说:“怎么了?这么高兴,喏,喝口水,慢慢说。”李汉俊心不在焉地拿起杯子,喝了口水,然后就马上对陈独秀说:“张闻天是南京大学的学生,今天,他在《南京学生联合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社会问题》,在文末他竟然节译了一段《共产党宣言》,是第2章的10条纲领。”陈独秀说:“真的吗?那太好了!我要马上见见这个张闻天。”他马上一拍脑袋说:“瞧我都乐糊涂了,他现在在南京呢,是吧?”李汉俊说:“对,不仅你想见,我也想见呢。这个学生今年刚19岁,真是了不起呀!”陈独秀说:“真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喽!”两人相视哈哈大笑。这时,戴季陶连门都没敲,就闯了进来,两人一看他手里拿着张报纸,就马上明白,他也是来“报喜”的,不禁又是一阵大笑,这把戴季陶倒给弄愣了,但马上明白了,也喜笑颜开地说:“你们也知道了张闻天的事了?”陈独秀说:“刚刚汉俊才跟我说完。”戴季陶说:“现在可正是好时机,《共产党宣言》面世,我们正可以让人们以《共产党宣言》为引子,来理解我们要建的政党。”李汉俊说:“只张闻天译的这点肯定是不够,如果能把《共产党宣言》全部译出来嘛,那才能有号召力和说服力。”陈独秀说:“那当然最好,不过翻译难度太大,翻译此书不但要有相当高的中文修养,而且要谙熟马克思主义理论。”戴季陶点头说:“前一阵我托一位日本朋友给我带回一本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我早就想把它翻译成中文本,但看了几天后,觉得实在是力不从心,就放下了。”李汉俊说:“要不,我们把张闻天找来,让他试试怎么样?”戴季陶断言说:“不行!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他还只是个学生顶多20岁出头吧,能对马列主义有多少理解呢?”李汉俊马上反驳道:“年龄可不是划分人材的界限,拿破仑带兵打仗的时候,才……”陈独秀马上打断他说,“行了,你俩别抬扛了,我也认为不能用张闻天,一个是我们对这人没了解,再一个,”陈独秀停了一下,瞅了眼李汉俊说:“他毕竟是学生,阅历浅,译宣言一定流于肤浅。所以,我们最好能找个知根知底的社会人士来译它。”李汉俊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没再说什么。戴季陶说:“我们可以把张东荪、沈玄序他们都找来商量,没准儿他们能介绍什么人呢。”
这天,戴季陶几人正在小编辑室里讨论如何支援学生的事,邵力子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穿着黑大衣的人,他个头不高,头戴礼帽,扎着领带,一身洋装打扮,鼻子上的金丝边眼镜显示出象一个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戴季陶马上起身招呼说:“你好呀!老邵。”然后转眼望着后边的这个人,说:“这位是……?”邵力子马上说:“来来,我给你们介绍,这位是陈望道。”“啊,你就是陈望道呀!你的大名我可久闻,是与浙江一师的夏丐尊、刘大白、李次九齐名的四大金刚之一吧?”李汉俊冒冒失失的一嗓子,把所有人都逗笑了。陈望道马上说:“四大金刚可不敢当,在第一师任职确是不假。”戴季陶马上与陈望道握手说:“久仰,久仰,快进屋坐吧。”然后陈望道又与李汉俊、沈玄序握了手,这才坐下。邵力子说:“望道是浙江义乌人,中学毕业后到上海进修英语,本来准备去欧美留学的,但未能去上,却去了日本。”戴季陶几个人都听得一头雾水,心里寻思着,邵力子怎么给我们讲起陈望道这些无关紧要的简历来了,再一看陈望道,神情自若,略微带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只听邵力子还在说着:“他在日本主攻法律,兼学经济、物理、数学、哲学、文学……”这时,陈望道打住他的话说:“行了,老邵,别卖关子了。”然后,转向戴季陶他们几个,神情正色地说:“我在日本研究了很多有关社会主义的书,懂得一些马克思的学说。我想试试看能不能翻译《共产党宣言》。”戴季陶他们这才明白,一下都乐开了。“怎么不早说,我们正在找译者呢。”“好哇,老邵你竟然耍起我们来了,我还以为你什么时候成了卖家谱的了!”众人都哈哈大笑,邵力子说:“望道常为我们《觉悟》副刊撰稿,上次无意间谈到这个《共产党宣言》的事,他说愿意试试,我就赶快把他给带来了。”沈玄序说:“老邵,你功劳不小,一为望道洗尘,二为赏励你,我们去聚香楼喝一顿,怎么样?”“好哇!”戴季陶说,“我去把独秀也找来,正好可以再商量商量。”邵力子说:“那我们就在聚香楼那等你吧。”
李汉俊跑去找陈独秀,说明了情况,两人就兴冲冲地往聚香楼走去。
聚香楼里,噪杂声一片,人来人往,倒是热闹非凡。一个小包间里,几位文艺界的著名人士几乎都聚到这里了。陈独秀举起杯,对陈望道说:“陈兄,我先敬你一杯,这份宣言如能译出来,这是有利国家、有利人民的天大的好事,但愿你能顺利地完成它。”陈望道一口干掉杯中的酒说:“你们放心吧,我知道这事关重大,我会尽力的。”沈玄序说:“现在风声很紧,而且市里环境也不好,你最好能换到一个地方住。”陈望道说:“这没问题,我可以去义乌县农村我的老家那,我想那绝对安全。”大家一听,都很高兴,又举杯共饮。戴季陶说:“明天,我就把日文版的《宣言》送到你家去。”他一说这日文版,倒提醒了陈望道,他问陈独秀能不能借来英文版的,这样两面可以对照一下译,陈独秀答应去搞到一本。
第二天,陈独秀就去找了李大钊,问他能不能弄到《共产党宣言》的英文版本。李大钊听他说明了情况后说:“这很难办,因为这属于禁书,我们图书馆里可能有,但得费点劲才能弄出来,你先回去吧,两天后我给你答复。”陈独秀刚走,李大钊就马上去了北大图书馆,几经周折,才问明了是有《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但锁在库里,没有校长的批准,谁也不能拿出来,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已经被迫辞职,新来的张校长是政府派下来的旧官僚,找他肯定行不通,而且消息还可能被泄露。事关重大,李大钊思先想后,决定冒一次风险,把《共产党宣言》骗出来再说。
当晚,北大的校园里一片寂静,月亮也隐隐暗暗的,李大钊偷偷潜入北大办公楼,拿出早配好的钥匙,打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然后他迅速打开抽屉拿出一个公章,在一张纸上印了一下。这时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是打更的在查夜,李大钊一惊,赶快把公章放回原处,轻声推进抽屉,躲到了门后,打更的脚步声远了,李大钊也惊出一声冷汗,等他回到家里,一颗吊着的心才放下来,暗叫一声“好险”!
用这张盖了校长公章的条子,李大钊取出了《共产党宣言》的英译版,为避免怀疑,他又去了另一家图书馆借了《英汉辞典》,然后一起送到了陈独秀那。当陈独秀听了李大钊说他怎么弄出这本书后,不禁佩服地说:“守常,你可真行。”
1920年初,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人坐在火车上,眺望着窗外,他就是陈望道,这次是带着两本《共产党宣言》和《日汉辞典》、《英汉辞典》,负着重任,回义乌县译书,窗外的景色不停地变换着,但无论是哪里,入眼的都是一片荒山、原野,铁路旁的小房破旧不堪,摇摇欲坠。“中国有多少受苦受难的人民啊!”陈望道在心里长叹了一声,越发坚定了要译出《共产党宣言》的决心。火车长鸣一声,进入了小站,陈望道随着人流从车上下来,即使远离上海,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他机警地四下瞅了瞅,确定没有盯梢,这才雇了辆人力车,往家走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落崖三载后》【文明小说】《野火》《一个俗人的诸天影视之旅》《大道朝天》《东京:超凡寄生》《了了》【赘婿小说】《转生哥布林,但母亲是白毛精灵?》《总裁办新来的关系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