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转载请注明来源:小说天堂xsgod.com
●朱�基以他惯有的务实精神,批示道:“要抓紧探月工程的论证工作,力争赶在印度前面探月。”
●温家宝总理批示道:“建议纳入国家科技长远规划编制工作中充分论证。”
●科学家朱毅麟说:“这个印记是一张中国的地图,当时的意思是,谁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月亮都不答应。”
●科学决策
共和国故事・嫦娥奔月
中国科学家分析月岩
1978年5月28日,在中美建交前夕,美国派遣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布热津斯基受到了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华国锋的接见。
在这次会谈中,布热津斯基带来了美国总统卡特送给中国的一份珍贵礼物作为见面礼。礼品共有两件,一块重量仅仅一克的石头,一面美国航天员带上月球的中国国旗。
这块从月球上带来的石头,有指尖般大小,铸在一个类似于凸透镜的有机玻璃盒内。
这当然是美国对中国的友好表示,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对中国月球研究的挑战。因为美国没有给中国提供任何有关这块月岩的信息。
其实,我国的月球研究在很早就开始了。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曾回忆说:
从1962年起,我国就开始对美苏两国发射的各种月球探测器进行了跟踪研究。
这可以说是我国探月历程的最初始工作。
尽管20世纪60年代中国学者对月球的探索只是刚起步,但已经比较系统,并且一直都在努力与世界保持着同步。
科学家们当时对月球的空间环境、月形月貌、矿物类型、月层划分、火山与岩浆活动、构造、撞击坑的分布与年龄,以及月球与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历史,都进行了系统地综合分析研究。科学家们还一直跟踪国际月球探测的研究进展,编写了《月质学研究进展》、《天体化学》等专著。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十一号”宇宙飞船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走下“鹰”号登月舱的扶梯。他先用左脚轻轻地试探了一下布满细细粉状沙砾的月球,当确认不会下陷时,才把右脚放到了月面上。
从此,月面上留下了一个长32�5厘米、宽15厘米的人类第一足迹。19分钟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了月球。这两位美国航天员以大无畏的勇敢和献身精神获得了全世界的尊敬,成为了全人类的骄傲。
这两位捷足先登的美国男士,不仅在月球插上了美国国旗,还挖回了一包又一包的“月宫”之土。这实在让世界为之震惊。
“阿波罗”登月航天员带回月球实物样品后,美国曾邀请了20几个国家的700多名科学家开展了样品分析和研究实验,并对首度揭开的奥秘进行理论总结。那几年里,这些科学家每年都在约翰逊航天中心举办一次会议,交流各自的新发现。
后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应邀访问中国。在一次访谈中,阿姆斯特朗开玩笑说:
第一个住进月宫的是一位中国的美女,叫嫦娥;而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却是一个美国男人,那就是我。
阿姆斯特朗对“嫦娥”的发音有些搞不准,但他知道,在古老的东方国度里,嫦娥的地位如同西方人尊崇的月神阿尔忒斯,她是世界上最早住进月宫里的仙女。他的话也许没有更多的意味,但却激发了中国人早日踏上月球的决心。
当时,美国航天员已经到月球上去过6次了,“阿波罗”11号、12号、14号、15号、16号、17号都去过,连同苏联月球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岩和月壤,一共有382千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