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天堂【xsgod.com】第一时间更新《嫦娥奔月: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最新章节。
●吴季激动地说:“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再次体现了党中央对嫦娥工程一直以来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
●基地工作人员说:“无论2号塔还是3号塔,都有一个令国外航天专家都看不懂的秘密。”
●欧阳自远院士说:“与其让探月航天器因为燃料耗尽而坠落月球,还不如选择撞击月球的方式,多少也能为人类了解月球增加一些资料积累。”
●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2007年11月7日,“嫦娥1号”卫星准确进入周期为127分钟、高度为200公里的月球轨道。
中央领导倍感欣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相继发来贺电,向参与“嫦娥1号”研制、指挥、测控和保障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并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夺取月球探测的新胜利。
“嫦娥1号”的首飞任务实现了“准确发射,准确入轨,精密测控,准确变轨,成功绕月”。这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
在发射的前几天,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上百人的指挥控制大厅内安静得能听见一根针掉下的声音。
“嫦娥1号”的“东方红3号甲”火箭和“嫦娥1号”相继被吊装上发射塔,并进行最后的测试。
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
航天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数天之后,“嫦娥1号”就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
基地工作人员说:
无论2号塔还是3号塔,都有一个令国外航天专家都看不懂的秘密。
这个回转平台内有10根电缆摆杆,国外的摆杆只能支撑火箭,而我们的摆杆还可以自动为火箭充电、充气、加注燃料,这是我国的专利,国外航天专家都不懂其中的奥秘。
一座城市,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奔月梦想。随着“嫦娥1号”的腾空而起,“嫦娥奔月”的传说即将在航天城西昌变为现实。西昌,也将因此成为我国深空探测的起点。
西昌发射场三面环山,距离山腰大约两三百米,一面对着峡谷口。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一条小溪从北面一个小山沟里缓缓流进,将2号发射塔和3号发射塔分隔在两个区域里。离山腰更远的是亚洲最高的2号发射塔,固定架和移动塔处于分开的状态,分别矗立在一条铁轨的两头。
离山腰更近的便是即将发射“嫦娥1号”的3号塔。和2号塔不同的是,3号塔是全封闭的,从外面看就像一座没有窗户的大楼,楼顶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红色吊车。
为了“嫦娥1号”的成功发射,西昌发射基地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措施。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基地工作人员,提到地点时都用编号来代替。
基地工作人员说:
整个发射系统分为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和勤务保障六大系统,分布在峡谷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用一个数字来代替。
为了保障“嫦娥1号”的成功发射,基地进行了多次试发射。每次发射前,村镇里的干部和基地工作人员会挨家挨户地通知人员撤离。居民也都非常配合。
一个当地居民说:
每次发射前后的两三个小时,我们都会撤离到离发射场4公里以外的区域。
热浪冲到脸上,就像面对着刚揭开的热蒸笼一样。声音也很大,即使在两公里外把耳朵塞得紧紧的,还是觉得震耳欲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