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天堂【xsgod.com】第一时间更新《百花齐放: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最新章节。
●毛泽东和蔼地笑着,伸出他那只有力的手,紧握谈家桢的手,亲切地说:“哦,你就是遗传学家谈先生啊!”
●毛泽东鼓励谈家桢说:“你们青岛会议开得很好嘛!要坚持真理,不要怕,一定要把遗传学研究搞起来。”
●毛泽东手里拿着一本《新建设》,对周谷城说:“关于逻辑,你说得最明确。”
●解决实际问题各界讨论“双百”方针
1956年夏季,在中央提出“双百”方针后,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国开展了关于“双百”方针的讨论。
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教育、学术刊物、图书出版等领域的部分知识分子参加了讨论。
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曾组织600多名科学家开展讨论;高校和科研单位召开各种会议讨论;民盟、民革、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也都召开座谈会讨论。
正确认识和贯彻执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当时社会人士,特别是学术界关心和和议论的一个中心话题。
1956年5月18日,九三学社召开座谈会。30多位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发言,热烈拥护这个方针,并且表示要以学术上的努力来贯彻这个方针。
他们提出,在学术上一定要争,争论才能发展。要学习一切国家的科学成就。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勇于提出争论。
5月25、28日,《光明日报》连续报道钱伟长、华罗庚、傅鹰等10位首都著名学者的采访谈话,表达了他们对“双百”方针由衷拥护的心情,谈了中宣部对如何贯彻“双百”方针所提出的意见。
钱伟长说:
“百家争鸣”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的道路。但是,必须有共同的基础,即以经过证实的客观事实为依据。
华罗庚说:
做到“自由讨论”,不等于已经达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需要有“家”,即要是学派,最低也应该有他独创的见解,必须在研究工作中下苦功。
傅鹰说:
没有“百家争鸣”思想就会僵化,何谈科学发展。开展学术论争,要实事求是。
学术界对“百家争鸣”的讨论和争论集中在以下各点:第一,关于“百家争鸣”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讨论中提到,“百家争鸣”是达到认识真理的方法,通过争鸣,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肃清教条主义,促进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科学家们指出:“百家争鸣”只是达到真理的手段,不是目的。他的性质同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和蔡元培所提倡的“兼容并包”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二,实行“百家争鸣”要不要有所限制,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多数人认为,不要有任何限制。
北京政法学院院长钱端升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