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天堂【xsgod.com】第一时间更新《毕昇再现:汉字印刷革命与“北大方正”》最新章节。
●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对北大激光照排系统作了“应加支持”的批示。
●系统有问题,解决;用户有需求,服务。耐心和恒心感动了用户。
●王选婉拒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建议,重新为新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名为“方正”。
●推广应用
激光照排投入使用
在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王选设计的激光照排系统终于在1980年9月15日上午排出了《伍豪之剑》,这是中国在告别铅字的历程中排出的第一本书,这是检验照排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标志。
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对北大激光照排系统作了“应加支持”的批示。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改进,北大激光照排系统开始投产。
然而,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让王选感到苦涩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得到政府和学校的承认,却不被用户采纳。
1985年7月王选的访美之行,给了他很大的刺激。王选说:
在纽约HTS总部,他们的总裁春风得意地接待了我,原来他刚从北京回来,和我们的一家大报社签订了430万美元的照排设备合同。我当时的心情难以言表。因为就在同年5月,我们六家单位通力协作,前后历时5年研制而成的华光II型系统就已经通过了国家级鉴定。
追忆往事,王选依然历历在目。
“华光!”“华光!”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为自己的产品命名华光,意为中华之光。
系统有问题,解决;用户有需求,服务。耐心和恒心感动了用户,华光Ⅱ型问世后,有5家用户购买了这一系统。
1986年初又传来喜讯,中国新闻界首次评选上一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成就,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当选。这对于王选和同事们来说,真是极大的荣誉。
然而,王选心理清楚,华光Ⅱ型绝对担当不起改造印刷行业的重任,必须加紧研制新一代系统。
1985年11月,距离Ⅱ型机通过鉴定仅半年时间,华光Ⅲ型系统正式面世了。
1986年,铁道出版社首家采用这一系统,解决了积压已久的书籍出版问题。当年12月,华光Ⅲ型系统与科技版软件通过了部级鉴定。
这是我国第一个实用科技排版系统,它能够方便而规范地排印各种复杂的公式、符号和表格,一面世就好评如潮,连获大奖:全国首届发明协会发明奖、北京地区电子和信息应用系统一等奖、全国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一等奖、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中国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一下子蜚声中外。
要使系统达到最高水平,必须能顺利排印大报、日报。因为这类报纸时效性强,字体要求多,版面变化多,是对照排系统最严格的考验。如果这一关过去,大规模推广普及便指日可待。
正在王选翘首等待的时候,《经济日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报社用户。
此时,《经济日报》厂房面积只有6000平米,全部采用铅排铅印,日排字量只有10万字左右,不但印刷生产能力越来越不适应新闻出版形势的发展,而且污染严重,对周围居民和城市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